展望后市,中信证券预计,在全球流动性宽松、经济逐渐恢复的背景下,需求回暖与供给瓶颈叠加,预计未来3年内大宗商品中枢价格将持续上行。需求端回暖是大宗商品市场2021年最重要的变量,但产能周期造成的供给瓶颈和长周期的低库存会支持大宗商品价格在中期持续上行。叠加流动性和通胀预期因素,2021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将表现更好。
按照年度均价,预计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涨幅由高到低依次为:农产品、原油、基本金属、贵金属、动力煤。首先,天气影响产量,农产品价格向好,尤其是供需缺口较大的玉米和大豆。其次,需求持续恢复,布伦特原油价格中枢2021年预计将回升至55美元/桶。再次,铜矿供给相对刚性,低库存放大需求恢复带来的价格弹性,铜价周期性上行。第四,美国通胀回升成为推升2021年金价的核心动力,预计金价将重回前期高点。最后,供需基本平衡,煤价中枢有望保持平稳。
1月20日,国内商品期货多数下跌,农产品跌幅明显,其中菜粕盘中曾跌停,至收盘跌超4%领跌。截止收盘,菜粕主力合约跌4.61%,报2918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当前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推动,一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继续实施规模空前支持内需的政策,市场对中国基建投资和美国大规模财政纾困政策憧憬等;二是疫苗接种逐步铺开,改善市场对全球经济前景预期;三是近几个月美元指数持续弱势,带动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走高。部分大宗商品受资本炒作,主要是全球流动性过剩,在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仍处于严重衰退的背景下,资金在金融市场上寻求利润。
方正中期期货总裁许丹良表示,今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呈现出“过山车”式行情,背后主要有三大逻辑:一是全球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矿山、冶炼厂、运输系统等供应环节突发停工停产;三是美元指数大幅下跌。三大因素共同作用,推动大宗商品价格V型反转。对于2021年,许丹良认为,全球大宗商品牛市还将延续,因为上述三大因素不会在明年立即消失,甚至还可能进一步强化或加剧。不过,随着多个品种价格纷纷创出历史新高后,商品市场的波动风险亦陡然而升,不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加工企业均需要及时利用期货期权工具管理风险敞口,利用衍生工具的“两锁一降”功能提升企业在明年的抗风险能力。
平安期货总经理姜学红也表示,今年行情的背后逻辑,其实可以参照经济周期映射下的四大资产轮动。为应对疫情,各国央行都在“放水”,在资产上的反馈就是债券感知资金宽松、股市预期复苏、商品反映数据。所以,债券、股票、商品先后轮动一遍,这也刚好与经典的“美林时钟”节奏匹配。明年市场的风险点在于,疫情持续时间、全球政治风险等问题影响下,市场波动率还会继续加大、黑天鹅事件会增多。而这也会加强资金投机的氛围,由于资本、资金的推动,各类资产出现偏离基本面的情况也会增多,资产价格的修正周期会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