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周,银行股持续涨高后,这周突出现下降,银行股出现了分化,有多支股票出现大跌。临近春节只有几天,这种走势让持有银行股的股民们有些惊慌,担心年后会一直持续这种现象。回顾一年以来,银行股还是非常争气的,给银行股的股粉们带了不少盈利,所以大家都希望年后银行股继续保持上涨。
年初至今,已有17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了2020年业绩快报。从已披露的17份业绩快报来看,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只有上海银行不良率上升0.06个百分点,达1.22%,其余16家银行的不良率均有下降。
不良贷款率方面,总体来看,多数银行实现了不良贷款率压降,不良贷款率最高的为江阴银行,达1.79%。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不良贷款率“不升反降”一方面反映了部分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加大,新增不良贷款规模可控;另一方面,也需关注部分贷款因展期政策未纳入不良,不良贷款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期。
拨备覆盖率方面,股份行环比不同程度提升,风险抵补能力继续夯实,中小行中紫金银行、青农商行环比下降较多,但从绝对水平来看依然保持充足。
经营业绩方面,17家银行的平均净利润增速为3.13%,其中,净利润增速超过5%的有两家银行,分别是厦门银行和长沙银行。厦门银行于去年10月份挂牌上市,净利润增速达6.56%;长沙银行净利润增速达5.08%。净利润呈现负增长的只有浦发银行,报告期内同比下降0.99%。
另外,紫金银行和江阴银行的营收同比增幅分别为-4.24%和-2.38%,其余营收增速均为正增长。其中,厦门银行、江苏银行、兴业银行、无锡银行的营收同比增幅均在10%以上,四家银行分别为22.55%、15.68%、12.04%和10.06%。
多家机构研究人士认为,国内经济稳步复苏,已披露的上市银行2020年业绩快报数据明显好于此前悲观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二级市场火热之际,投资银行股的资金却有的“离场”,有的“进场”。
北上资金在今年1月大举增持招商银行后,近几个交易日呈流出状态。2月4日,沪股通成交活跃股中,招商银行全天成交11.49亿元,净流入2.06亿元,为连续第六日净卖出,其间该股在沪股通累计成交68.61亿元,合计净流出6.57亿元;产业资本也在进行减持。2月3日晚间,宁波银行公告显示,雅戈尔集团对该行的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共计减持2.96亿股。
但与此同时,银行也成为近期机构热衷调研的对象。如无锡银行,公司1月28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显示,其于1月27日接待了前来调研的喜马拉雅资本,同行的还有汇添富基金等机构。
此外,不少大佬已经布局了银行板块。今年1月,公募基金谢治宇大幅加仓兴业银行;此外,知名私募投资人林园也通过基金买入银行。今年1月份上市交易的鹏华中证银行指数型基金(LOF)公告书显示,林园旗下的林园投资133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份额2345万份,占比高达1.71%。
知名私募机构少数派投资也在积极唱多银行股,认为过去几年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性的潜在风险,未来资本金补充将更多依赖非核心一级资本,同时随着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内生资本补充能力也在不断增强,看好当前银行股的投资机遇。
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银行股行情能持续多久?对此,平安证券表示,展望今年一季度,银行板块1月份超额收益的行情仍将延续。一方面,让利和盈利目标迎来再平衡,在去年行业大幅计提信贷成本夯实了拨备覆盖水平后,银行的账面利润有望逐季修复;另一方面,经济延续修复,宏观数据显示国内经济延续修复态势,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的压力继续缓解,而宏观经济的改善,同样有利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改善。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经济增长、通胀、资产价格走势、金融风险等多个因素影响中国货币政策走向,近期引导资金面边际收紧的政策操作不代表货币政策系统性收紧,短期内利率可能处于区间波动状态。中金认为政策追求多目标平衡利好银行今年业绩表现。价升、量稳、信用成本高基数回落、资管业务稳步发展,将带动今年上市银行业绩表现亮眼。
近日不少专业人士分析,银行股基本面上存在隐忧,也就是本身就有一些小问题,就如人的隐疾,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对于持有银行股的股民朋友们,要学会患得患失,防范于未燃,利用自己的经验与策略,将风险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