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领域,将首先受到影响。钢铁板块投资价值据冶金工业规划院测算,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制造业碳排放总量的18%,是碳排放量最高的行业。结合工信部和各省市碳高峰规划,钢铁行业将成为首个受碳高峰影响的行业。我们认为,在碳中和的背景下,2020年我国钢铁行业产量可能已经见顶,未来钢铁行业产量可能逐步下行。
我国钢铁行业经历了4轮产能周期。我国钢铁行业产能周期主要受需求影响,我们选择热卷价格的走势来分析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周期。我国钢铁行业的第一个产能周期为2000年到2005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改革以来,钢铁行业跟随房地产市场逐渐进入产能的增加周期,民企钢铁企业在2004年开始逐渐产生。第二轮产能周期为2005年至2008年:2005年之后,由于经济过热国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整体趋势依然向上,行业经历了短暂的产能平稳期后又回到增产的周期中,这一时期国有钢企盈利在下降之后逐渐恢复。第三轮产能周期为2009年至2015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家大力刺激经济,钢铁行业产能继续扩张,但随着经济增速的换挡,我国钢铁行业过剩逐渐凸显。第四轮产能周期为2016年至今,我国钢铁产能在政策主导下逐渐去化,而环保也加速了产能的出清。
钢铁板块
碳中和背景下,钢铁行业产能周期基本结束,产能不再是钢铁盈利之殇。2016年供给侧改革以来,我国钢铁行业经历了新一轮的投资周期,主要来自置换产能的投产。在行业利润高企的背景下,虽然行业产能增量有限,但行业通过技术手段及增加产能利用率,使得我国粗钢产量快速增长。工信部表态压减粗钢产量而非产能,我们认为这一表态正切中行业要点。与市场将本轮碳达峰政策类比为新一轮供给侧改革不同,我们认为碳达峰是长期政策,且可能直接约束产量,将对钢铁行业产生直接、长远影响。伴随21年政策的实施,我国粗钢产量将大概率见到同比下降。而展望未来3-5年,在碳中和背景下,碳排放量最高的钢铁行业将受到严格约束,行业产能周期将于2021年基本结束。
我们认为在碳中和背景下,行业龙头公司优势将更加突出,行业成本曲线或发生明显变化。根据国际钢协的相关研究,钢铁行业存在6大主要的减碳路径,分别为:减少钢材消费、提高工艺效率、优化原料结构、CCUS技术、电气化和能源替代。从技术储备的充足性、工艺的先进性还有新技术拓展的实力来看,行业龙头企业占据绝对优势。碳中和背景下,行业龙头公司更有可能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形成单位产品碳排放的优势,有效降低自身碳减排成本。而非龙头公司碳减排成本或相对较高,行业成本曲线在增加碳排放成本后或出现明显变化:技术先进、碳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将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